学院新闻

深学延安抗战精神 赓续青春红色血脉(一)

来源:党群工作部 时间:2023-07-05 点击:0次

石油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教育系列报道之探访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7月4日—8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向阳石油花”党史学习实践团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赴延安市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红色主题教育,重温艰苦岁月,凝聚奋斗伟力。实践团由学院5名党员教师带队,12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团员组成。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中央在延安这片黄土地上曾奋斗了十三个春秋,延安精神是党留给我们的弥足珍宝。“向阳石油花”党史学习实践团充分利用延安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石油学子在感悟百年党史中筑牢心中信仰,弘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

踏访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园中留存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旧居。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进行了充分准备。

DSC_0689_副本.jpg

DSC_0633_副本.jpg DSC_0641_副本.jpg

DSC_0671_副本.jpg DSC_0663_副本.jpg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SC_0697_副本.jpg

DSC_0682_副本.jpg

DSC_0804_副本_副本.jpg

22级机制3班的杨泽天在参观完革命旧址后感慨道:“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伟人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当年那艰苦卓绝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他们生活简陋却心怀天下,带领着人民群众在艰难险阻中取得了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这片平凡的黄土地上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 一次次地驻足瞻仰,一次次地用心聆听,实践团队员们在参观中亲身体验了革命伟人走过的峥嵘岁月,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复兴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伴随着解说员的讲解,历史在脑海中拂过,伟人们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刻在同学们的心中,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积极践行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走进张思德纪念广场。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坍塌,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将战友推出窑洞,自己却深埋其中,年仅29岁。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亲自参加张思德追悼大会,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号召全党全军向张思德同志学习。

DSC_0722_副本.jpg

DSC_0747_副本_副本.jpg

DSC_0728_副本.jpg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张思德纪念广场上,实践团队员们列队整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高声诵读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的文章——《为人民服务》。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为人民服务”为起点,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奋斗终生。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人民服务”像一根红线贯穿党百年的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探访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延安炮兵学校旧址。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主要分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生产自救,共渡难关;屯田军垦,保障供给;工商并进,全面发展;劳动光荣,精神永存五个部分,展示了南泥湾精神的形成过程及内涵,讲述了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建设南泥湾的故事。延安炮兵学校是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创办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炮兵学校,被誉为“人民炮兵的摇篮”,为国家炮兵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SC_0811_副本.jpg

DSC_0820_副本.jpg

“花篮里花儿香……南泥湾好地方……是陕北的好江南……”伴随着老艺术家郭兰英优美动听的歌声,实践团队员们走进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这不仅仅是南泥湾精神,更是我党发展壮大、不断前行道路上弥足珍贵的精神动力。伴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年党中央在延安,生活条件差,靠着在南泥湾和各地大生产自救,养活了自己,保存了革命的火种的经过。展览馆内,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动人故事,真实再现了那段战火纷飞、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我们是生于盛世的一代青年,要保持忧患进取意识,把南泥湾精神学习和传承下去,把个人青春与民族复兴的壮丽伟业紧密联系起来,勇当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垦荒人。”在延安炮兵学校礼堂旧址,实践团带队教师、学院团委书记魏艳激情澎湃地说道。随后,队员们纷纷登上讲台,相互分享着实践以来的所感、所想、所悟,表达着爱国奋进、为国奉献的铮铮誓言。

DSC_0828_副本.jpg DSC_0835_副本.jpg

DSC_0846_副本.jpg DSC_0853_副本.jpg

DSC_0858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片红色土地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次实践补足了我的精神之‘钙’,更是我理想信念的‘洗礼’,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22燃气2班李佳祺感慨道。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沁润学生们的心田,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两日来,实践团收获队员体会文章2篇,心得感言24条,言语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实践团将继续开往下一站,用红色文化启润心智,培根铸魂。(信息来源  党群工作部  学生处(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