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天津教育报:培养高职“铁人式接班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挑战

来源:党群工作部 时间:2024-12-04 点击:0次

3f6f3f994ae3805b49b373e2a4b5ba1a.jpg

我国处在社会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各行业尤其制造业出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数字经济转型,面临诸多创新难题与挑战。然而,当代青年缺乏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品格,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变局,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探究职业教育 “铁人式接班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突破路径,是数字经济时代迎接创新与挑战的有效对策。 

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问题现状

学院党委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剖析出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在“铁人式接班人”培养上面临的诸多问题:第一,青年学生品格特质与自我价值实现及企业、国家和社会需要不能良好对接;第二,教师队伍综合素养不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第三,协同育人机制存在断点堵点。

分析问题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专业群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没有形成思政体系化培养,缺乏整体效应,缺乏专门的必修课,缺乏思政资源,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其次,师资队伍在培养理念上没有形成协同效应,培养方向分散、不精准,导致师资队伍育人没有形成合力;第三,校园文化氛围与活动的缺乏,导致铁人精神内化于心并外化于形的环境与实践条件不充分,使人才没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四,协同机制不完善、覆盖面过窄,育人满足不了企业转型需求,并且协同合力不强,导致培养效果欠佳。

提出培养模式突破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困境

基于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思政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强化思政工作保障,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会议上针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现状,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协同理念、突出“铁人式接班人”石油特色、育人实效原则的人才培养模式,标志着该模式的正式实施。

(一)培养内涵的理念协同

在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和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立德”与“树人”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培育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和把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涵和实质;并进一步分析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特殊性,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的“职教特色”和在石油化工高职院校的“行业特点”。以此为基础,结合石油化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现状,创造性提出“铁人式接班人”概念,并从培养的一个目标和教育两个内容层面体现其内涵。

培养的一个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两个内容分为教职员工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教育内容。

(二)培养模式的路径协同

石油化工高职院校从凝练“7个通用+3个专业”培育目标、教师队伍“五心”培育、学生“三段递升”“六育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铁人式接班人”的培育模式路径。

(三)落实四项重点工作持续“多维发力”

第一,开发“铁人式接班人”育人项目集群。

实施三全育人行动计划,把牢“总格局”;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程结合的教学体系的协同攻坚行动计划,巩固“主战场”;铁人式品格提升行动计划,铸牢“主力军”;教育管理协同思树政标杆行动计划,打造“新品牌”。通过四个思政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第二,践行“三个注重”打造“铁人式”教师队伍。

注重从企业生产一线引入“铁人精神”基因。华北油田公司校企互聘师资队伍建设,2022年以来共选派94人到学院工作,其中井控专家2名、高水平地质工程研究人员4名,注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生产一线的铁人作风。调入党校资深政治理论教师2名、调入新闻中心铁人精神宣传资深记者1名,促进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活动的培养实效。

注重常态化感知“铁人精神”建立制度保障。制定《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方案(试行)》,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推动石油精神教育基地教师社会实践的培养实效。

注重多措并举实施“铁人精神”传承行动。坚持组织教职员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论述,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将铁人基因植入新职工入职培训、教职工转岗培训和干部教育培训。各级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活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制定实施《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突出“大学习”添动力、“大练兵”增活力、“大比武”提能力,组织全员教职员工参与新时期岗位建功实践。

第三,培育石油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党纪学习教育相结合,与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大庆精神的内涵,持续拓展铁人精神的外延,将铁人基因植入两级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讲座、学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讲话中,增强育人实效性,让传统精神焕发时代光彩。学院连续两年斥资百余万元,新建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主题文化造型3组,先进典型宣传栏2组,上级精神主题宣传栏2组,为各教学院系定制安装大型LED宣传屏10组,模范风采展示电子屏50组,营造浓郁的宣传教育氛围。

第四,畅通家、校、企、社协同育人。

制订《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方案》,书记和校长带领院(系)两级党政负责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云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行业、地区人才发展战略和招聘需求,走访用人单位、开展社会需求调查、推荐毕业生,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情况跟踪调研,助力学生就好业。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累计访企105家,拓展就业岗位1000余个。

实践形成七大思政工作体系培育实效显著

在培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七大思政工作体系,即:1.课程教学体系;2.资源保障体系;3.教育管理体系;4.师资培养体系;5.安全稳定体系;6.机制制度体系;7.考评督导体系,收到了显著的培育实效。

    形成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建成天津市级在线精品课一门,院级精品课8门。

形成资源保障体系,结合“铁人式”接班人培育,进一步丰富“三维立体”思政教育综合资源库建设。

一是整理课程体系优质“石油故事”,丰富思政资源基础;二是聘请中石油三代“铁人”李新民,中国石油“大国工匠”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闻伟等思政工匠队伍教师,线上线下结合融入思政课“三个课堂”,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三是依托2023已签订合作育人协议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大庆油田铁人纪念馆等实体育人资源,深入开展“石油学子看石油”暑期思政实践行活动,并积极拓展新的石油实体育人资源。同时,积极与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合作,深入开展《新时代弘扬铁人精神时代价值研究》,不断提升理论认识高度。学院的培育项目成果也提供给中国石油软科学课题《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群体思想政治引领研究》。

形成教育管理体系,树标杆,打造思政育人品牌。

2023年才毕业的国护队队员贾昭天同学,因在部队表现优秀,应邀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学院21级储运专业学生赵留行,入选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阿勒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我把青春献石油——记学院优秀毕业生刘景月”视频已被天津市教委推荐至教育部。

形成师资培养体系,搭建竞技切磋分享平台。组织开展教师基本技能竞赛、教学能力比赛、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通过组织15个提升项目,全面检验新入职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情况。

三年来,学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思政工作的重大部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基于协同理念、突出“铁人式接班人”石油特色、育人实效原则,着力强化“多元协同”、植入“铁人基因”、持续“多维发力”,深入推进实施高职“铁人式接班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该模式受到天津市教育专家、石油化工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得到国内20余所高职院校的广泛应用。学院培育的学生品质优秀,受到石油石化企业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为服务能源强国等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培养模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迎接创新与挑战的有效对策。(作者:赵爱民)